潜规则一 事故车越修越伤
把事故车送往4S店,是要为其“疗伤”,然而没想到的是被4S店“手术”过的事故车却越修越伤。日前,广州市民崔小姐将自己那辆因交通事故而严重受损的轿车送到广州黄埔大道的某4S店后,却从朋友处得到了一个让她非常吃惊的消息:一些修理工经常会在事故车定损之前将车上部分较新的部件拿走卖掉,取而代之的是旧件甚至残次件。
据精通汽车维修的孟先生透露,修理工喜欢修理事故车,因为通过事故车不仅可以大赚一笔,还不会为自己带来麻烦,如果事后车主有任何的质疑,修理工都可以把责任推到事故上,令车主“无力”反驳。
有车友还透露,被换上的旧件和残次件可能继续“留在”车上,那么事故车也将越修越伤。
提醒:对事故车相关情况进行记录确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4S店服务总监建议,送修车辆时如果得知故障不能当天解决需要将车留厂,车主与维修站一起将车辆入厂时的里程数、汽油表指针的大致位置、车辆的外观情况、备胎及工具等进行确认、记录。另外,监督相关工作人员为自己的爱车时间进行定损,并拿到定损单之后再走人。而且车主在车辆维修过程中留意每个更换环节,并在更换配件时要求4S店将调换的配件进行展示,这样可以防止使用副厂配件。
潜规则二 熟人更易“被宰”
“熟人好办事”,因此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认为和4S店的相关负责人“混熟”是避免被“潜规则”的方式。然而,在汽车4S店修理工面前,大家所谓的友情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位自称曾在4S店工作的网民“车车通”称,曾在其公司经理的授意下,对他前来为车做保养的朋友“潜规则”了一次。在检修保养时,维修工悄悄在汽车发动机的空气格里塞了一小团棉纱,发动机的通气渠道被堵,汽车跑起来乏力,因此说由于前期保养不够好,发动机磨损严重,必须要换发动机缸头。这样,该公司从其经理朋友那里赚了1万多元。
提醒:紧盯车辆维修过程
建议车主在为自己的汽车做保养前先电话预约,然后再根据预约时间将车子开去做保养,这样一般情况下的保养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而且现在很多4S店的维修车间跟客户休息区都是用透明玻璃相隔的,车主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爱车的维修过程,车主可以紧盯车辆维修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潜规则三 维修清单和实际维修项目不符
车主郭先生的轿车因事故大修过后不到一周,便发现其在经过不平路段时摇摆剧烈。拥有十余年驾驶经验的郭先生判断是车子的前避震有问题。可是,在之前保险公司的公估定损报告清单中,前悬挂被列在了保修清单里,属于要更换的部件。刚换过的部件怎么这么快又出现了问题?后拆车检查发现,前悬挂并没有更换。
保险公司的公估定损报告与实际维修清单相差甚远,车行解释称,《定损报告》只是车行为了申请赔付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一张清单,目的只是为了使金额能够满足修理的需要,结算单上才是真正的维修项目的体现。然而,维修清单上的项目也并没有真实反映所有的维修项目,郭先生发现清单中所说的更换了两个轮胎,其实只换了一个,另外一个是补的。
提醒:对回收件进行确认
某4S店售后经理蔡鹏飞称,事故车定损并维修过后,保险公司会去相关4S店对那些更换件进行回收,因此车主可以要求4S店在保险公司收取这些回收件时通知自己前去确认,然后再与4S店所列出的维修清单进行核对确认。
潜规则四 夸大毛病进行“套餐维修”
信口夸大汽车毛病,让车主进入“套餐维修”是4S店捞钱快的方式之一。市民吴先生的车在启动和刹车时可以听到“咯噔”异响,怕出大毛病,便去4S店检测,此时也刚好收到4S店手机短信说车主可以享受免费检测。4S店的检查结果显示可能有两个问题,一是机角胶出了问题要换,费用约1700元;二是方向机漏油,费用约2900元。此外,车的尾气管烧穿,换一个要900元;发动机的皮带要两根一起换,费用是400元。
发动机皮带是5个月前刚换新的,怎么可能是坏的呢?吴先生又到普通汽修店检查,发现不是机角胶和方向机出的问题,而是车底工字梁上的两颗螺丝松了,这里的维修工前后花了不到10分钟,花费10元,把问题解决了。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